English
师生风采Example
师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陈桃:“保持一颗热爱科研之心”
作者:编辑:黄玮审核:发布时间:2020-04-16

    美国西部时间4月14日22点,红衫河之畔,密歇根州立大学万籁俱寂。

    曲径通幽处,Spartan Village透出暖色灯光,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师陈桃正埋头整理基金文本。

    美国“居家令”正让她安静地生活,心无旁骛地整理着实验数据。

    她说,自己要永葆“一颗科研热爱之心”,潜心科研和育人,“尽力了才不会后悔”。

微信图片_20200414111309

“一边战‘疫’一边科研”

始于2017年访学美国,陈桃一直着迷于“微生物菌群与植物健康”。

植物与人一样,体内和表面具有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和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叶片内部的微生物菌群一旦紊乱,植物就会显示黄化和坏死的症状,像人因细菌“拉肚子”。

植物微生物组是植物健康和生产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是影响植物(作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目前农业科学研究的热点前沿。

很多科学家研究根际微生物菌群,因为根部是植物的水分和营养吸收的关键器官以及很多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部位,根际微生物菌群的种类、丰度及群落结构可以极大地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以及对抗环境胁迫(如干旱、高温、病原物侵染等)。但是作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能量代谢的中心部位的叶片组织,其内部也有着丰度的微生物菌群,这些菌群是否与植物的健康相关,之前不为人所知。

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Shengyang He(何胜洋)院士的带领下,陈桃和Kinya Nomura等人对该课题进行长达3年的“抽丝剥茧”。他们发现除了mfec通路(包括免疫途径和水分平衡途径),还有CAD1信号通共同网络调控叶内微生物组的水平和多样性,维持植物的健康。

这项研究首次从植物基因调控的角度阐明植物与微生物组互作的分子机理,并且突出显示植物和人类调控微生物组的关键要素和调控方式一致,为微生物组学在健康、农业、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陈桃说,访学初期是抱着“去看看外面科研世界”的想法,只打算访学一年,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她越来越享受到科研带来的兴奋和乐趣。很快,学科负责人姜道宏教授、学院和学校领导同意延长了访学时间,两年、三年、直到疫情暴发。进入疫情期,她一边战“疫”一边科研,她说自己很充实。

“能够在Nature上发表论文,在我出国前我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成果,非常开心。”美国时间4月8日这天,陈桃依然忙碌于整理实验数据,当得知文章被Nature在线发表,安静的她一直在宿舍做着每天该做的工作。

听闻消息,同事们对她开玩笑道:“疫情中的你,访学时顺便发了一篇Nature!”但陈桃说,毫无疑问自己非常幸运,碰到了一流的导师、一流的合作团队,而且还有很多老师和朋友一直在身后默默支持。

“致敬我的良师益友”

陈桃说,自己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学校多年的悉心培养和良师益友的真心指导,大量理论知识、系统实验、研究方法、科学训练让自己有了“底气”。

当姜道宏教授得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给了陈桃访问学者的邀请信时,他马上说:“不要等留学基金委的通知,也不要等繁杂的手续,尽快走、立马走,我资助你!”从那时开始,姜道宏对陈桃的“越洋”鼓励并不少:武汉疫情暴发时,他说:“你在美国好好学习吧。”美国疫情暴发初期,他说:“买票回家,越快越好!”陈桃滞留美国后,他说:“安心呆在家里,做好防护,需要什么帮助告诉我。”

在陈桃眼中,像姜道宏这样的“良师益友”就还有很多,比如她访学的导师何胜洋院士,“勤奋、睿智、幽默、平易近人……何老师非常热爱科研,在从不加班的美国人眼中是‘另类’,他对科学问题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对我的帮助极大。”在科研中,陈桃可以随时进入他的办公室探讨科研的问题,在他的帮助下,试验重复三次、五次、七次都正常。

微信图片_20200414111722

陈桃和Kinya Nomura正在做实验

在国内,学校的同事也关心着陈桃,她说,这就是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每天视频打卡!”谢甲涛教授对她说,课题组帮她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这让陈桃信心愈发坚定。

“我在纽约,你的防疫物资缺不?连花清瘟有没有?我想办法寄给你。”这天,伏案工作的陈桃突然接到曾经的研究生辅导员张翅的电话,远在异国他乡的陈桃当时特别感动。

这几日,陈桃一直沉浸在喜悦中。这其中有校领导的“遥祝安康”,也有同事们的鼓励,还有家人的期盼。

“我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的科研道路并不孤单!”即便每天面对30多平米的房间,陈桃任然觉得自己干劲十足。

“永葆一颗科研之心”

“Leaf decay试验,我每周做一次,重复做了6个月。因为实验结果总是不稳定,有时有效果,有时没效果,”陈桃细数着她的实验经历,“重复再重复,有时候实验结果让人崩溃,但是第二天又像没事一样重新来过,平常心对待有时很难,有时又很容易。”做实验已经成为陈桃的一种习惯,从做毕业论文开始,已届15年。

陈桃有一个“心结”,那就是永葆一颗热爱科研之心,为之倾心、为之奋斗。

疫情最“焦灼”时刻,宁静的密歇根州立大学内也能听到远处的警笛和救护车呼啸而过。从3月13日到4月30日,“解禁”一再推迟,长期的“居家”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负面情绪。每当难熬时,陈桃总会看看文献、写写论文,“把精力全情投入一种事情,就会分担其他事情注意力,日子就没有那么难熬了。”

微信图片_20200414112318

陈桃与科研团队合影

也有一定的遗憾。陈桃说,感觉亏欠小孩和学生较多。但她尽力弥补着,早上7点不到,陈桃便起床与小孩视频,从未间断,聊天、识字、玩耍,她说尽量不缺失滞留期的“母爱”。而对于学生,她会主动询问课题进展情况,细心答疑解惑。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访学期间,陈桃并没带上小孩随访。她说,自己就想像“读博士那时候一样”,专心致志,“用一年的时间,一心一意做好科研这一件事情。”

现在的陈桃,除手上的课题、基金文本和未尽实验外,想得更多的是尽快回国。即便航班一次次取消、改签、延期,她仍然特别期待回到祖国那天。

博士毕业那年,陈桃暗下决心,一定要像导师张忠明教授那样做一名“视学生为己出”的老师,把所学传递给更多的人,而今她正在慢慢享受这教书育人的过程。

而对于未来的“科研梦想”,她说,科研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她将继续奋斗,“尽力做,才不会后悔!”

---友情链接---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华中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