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史上真正有意义的生命科学产生于公元前1000年,直到现在,人类的生命科学走过了三千年的征程。”3月31日上午,应我校邀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做客第15期南湖学术论坛,在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为全校师生做了题为“三千年生命科学进与退”的精彩报告。报告由校长邓秀新院士主持,副校长张献龙、学校办公室、科发院、国际合作交流处、研究生院、党委研工部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全校近40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本次论坛由研究生团工委、研究生科协具体承办。
报告会上,樊院士以“人类从哪里来”引出话题开始论述。他认为,三千年人类生命科学征程中,科学发展有进有退,总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3世纪,是中西医共进阶段。西方以泰勒、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盖伦等为代表,他们将哲学的思维应用到生命科学,大大促进了人类医学前进的步伐,中医学有三个代表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和三位大家:张仲景、扁鹊、华佗,他们为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医学与中药学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是公元3世纪到13世纪,西“退”中“进”。西方社会由于政治腐败,战争不断,宗教流行,神学崛起,导致医学家受到极大摧残。与此相反,中国这一千年社会稳定,国泰民安,医学领域硕果连连。王叔和写下了《脉经》、孙思邈完成了《千金方》,唐朝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本药典《新修本草》,中医学的发展翻开了历史上新的一页。第三阶段是公元13世纪至16世纪,西“进”中“退”,这一阶段的西方国家,社会政治环境不稳定,加上瘟疫流行,医学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而成吉思汗带去的4件法宝更是促进了国外医学的发展。但当时的中国大谈“程朱理学”,强调中庸之道,混淆前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的界限,不搞科学耍嘴皮,导致中国医学从顶峰走向谷底。第四阶段是公元16世纪至今,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当蒸汽机和纺织工业铸就了一个伟大的英国时,我们在睡觉;当发电机和化学工业成就了一个强大的德国、法国时,我们在睡觉;当计算机和电子工业兴旺了充满生机的美国和日本时,我们还在睡觉。就是这短短的400年,西方出现了大量的科学教,中国医学的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方。
樊院士以其风趣诙谐的语言、宽广的知识面、深厚的人文底蕴为在座师生讲述了一堂生动的世界医学史课程。报告既有纵观历史的厚度,又有哲学思考的深度,还不时穿插着充满智慧的解释与调侃。他对“肝”、“胆”、“胰”等汉字从医学角度做了独出机杼的妙解,对一代女皇武则天做出了的睿智见解,引起了现场师生如雷鸣般的阵阵掌声和欢笑。
樊院士给出了自己对三千年生命科学发展史的体会:一是珍惜当前的社会政策环境,政治稳定、社会繁荣、科技进步是医学发展的前提;二是要用哲学思维来思考科学,要站在哲学的高度研究医学,哲学是研究科学的方法学,比科学更具高度和广度。“永远向前走,否定到最后”是他一直以来的人生哲学,也是他的座右铭;三是科学研究要善于从微观回到宏观,全盘综合考虑医药科学事业的研究。他总结,三千年医学史,有进有退、有起有落,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政治复兴,科学也将面临一次伟大复兴,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医学局面,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展现在大家面前。
报告交流环节,有学生问到如何处理科学研究与管理决策之间的矛盾,樊院士指出,最好的局面就是管理者懂科学,科学家同时也是管理者,还有一种折中的办法就是让管理者和科学家多进行讨论和交流,学校南湖学术论坛这样的交流形式就很好。当被问及如何对待社会中的灰色地带时,樊院士回答,黑与白是两个极端,处于这两端的人和事都很少,当我们自身感觉迷茫的时候,就要主动去书本中寻求答案。有学生对进化论表示怀疑,樊院士认为科学并非真理,要把握局部和全局的关系,研究本身十分复杂,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会成立。整场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最后,校长邓秀新院士为樊代明院士颁发了南湖学术论坛纪念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