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工作动态News & Events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饕餮大餐”迎接研究生新生入校
作者:晏华华 学通社记者唐幼菲编辑:黄玮审核:吴义生发布时间:2022-09-21

学术晚茶、中秋茶会,黑米啤酒品鉴……正值迎新季,各学院推出一道道精美的“佳肴”,用一场场精神“饕餮大餐”款待研究生新生入校。

翻开各学院的入学教育“菜单”,但见各类“菜品”精心搭配,营养均衡。“前菜”是“初识华农”校情、院情介绍,“主菜”是“学涯探索”各类学术前沿讲座和具有思政味的榜样对话,“餐后甜点”则是“文化探访”沉浸式的校园文化体验活动。

品味如何?跟随记者的脚步,一探究竟。

“勤读力耕肩重任,立己达人图自强”

室外,秋阳和煦,绿树茵茵;室内,氛围和睦,歌声朗朗。9月8日下午,一阵悠扬的歌声从第一教学楼102教室传来,理学院22级研究生正齐声咏唱校歌。

理学院合唱团团长正在现场指导(学通社记者吴渺摄)

“挹江流浩浩荡荡,挟沃野郁郁苍苍……”随着理学院合唱团团长陈昱晓清唱声响起,新生们紧随其后,神情专注,轻轻跟唱。经过数遍练习,大家意犹未尽,主动要求配合伴奏学唱。伴随悠扬的旋律,新生们渐入佳境。“勤读力耕肩重任,立己达人图自强……”校训精神在嘹亮的歌声中渐入人心。

“校歌气势磅礴,意蕴悠长又富有力量。”2022级化学专业研究生彭英兴奋地告诉记者,“歌曲朗朗上口,没一会儿我就学会了。如同校歌一样,校园中还有许多新事物值得我去探索。”一旁的曹桂龙同学认为,校歌不仅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治学精神,更能督促和提醒同学们勤耕苦读,为“宏农学,扬国光”奉献青春力量。

9月15日,在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当校歌的伴奏再次响起,全体研究生再次放歌,萦绕狮山。迎风飘扬的校旗下,华农精神在同学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强农兴农的梦想在心底生根发芽。

共赏明月,共话未来。中秋佳节,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谭文峰教授与2022级研究生新生代表欢聚一堂,共度良宵,其乐融融。

谭文峰介绍了学院历史特别是学科发展史,围绕新生如何尽快适应新身份、融入新角色提出了意见建议。“希望同学们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谭文峰鼓励大家,赓续华农先贤家国情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爱校荣校教育是各学院研究生入学教育的“头道菜”。无独有偶,信息学院组织研究生新生参观校史馆,引导新生在124年校史中感受薪火相传、弦歌不辍的脉搏;经济管理学院组织新生打卡校园,带领研究生新生在5平方公里山水校园中发现农业之美、人文之美,体悟华农人知农爱农的情怀;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组织新生参观学院文化长廊,引导同学们体悟新时代华农人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

“为中华复兴而读书”

“进入新的阶段、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新的生活,一定要扣好学术生涯的第一颗扣子。”9月11日,邓秀新院士参加果树系2022级研究生新生与导师见面会,与研究生畅谈学术道德规范。邓秀新勉励同学们,走好科研“长征路”应当系好两根鞋带,第一根是制定阶段性规划,明确未来要做什么;第二根则是牢牢守住做学术的道德底线,两条鞋带缺一不可。

邓秀新院士发言(学通社记者 贾胤华摄)

“弘扬科学精神,做科学研究的模范。”邓秀新以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与新生共勉,“我们既要对学术秉持敬畏之心,又要对新生事物多加包容。要坚持用马克思唯物主义指导科学研究,实事求是,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果树系22级研究生杨杨听完报告表示,做学术研究一定要用心,脚踏实地一步步向前走,不能踏入歧途。只有把德才兼备当作始终遵循的标准,才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长足进步。

科研与时代共振,青春与祖国同行。9月3日,经济管理学院尚未入校的研究生在线上参加了校友徐本禹的交流活动。徐本禹以基层工作见闻为例,勉励同学们把青春梦融入到中国梦,做一个胸怀大爱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志愿服务为我们提供了升华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期待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徐本禹勉励同学们把“志愿者”作为一生最靓丽的名片,把志愿服务作为人生伴侣,满怀激情共同唱响新时代雷锋之歌。

志愿服务彰显青春价值,党史学习锚定青春航向。9月9日上午,工学院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明辉老师为研究新生作题为“解码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密码”党史学习教育讲座。

陈明辉为工学院研究生新生授党课(通讯员王贤波摄)

“你认为史上最牛创业团队是哪一个?”陈明辉以问题为引,逐一阐释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十个坚持”,并从古今中外的对比中深入浅出强调了“十个坚持”的重要意义,逐一解码中国共产党百年创业的成功密码。他勉励同学们加入这个最牛“创业团队”,为中华复兴而读书。

2022级机械专业硕士霍佳琪听完讲座深有感触。“我们党能历经磨难,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霍佳琪说,“我始终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以学术为志业

“公共精神是天下为公,这正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思想觉悟。”9月8日,公共管理学院张雅勤教授用一个个生动的学术故事,与公管院22级研究生交流探讨,引领思想价值,激发学术志趣。

张雅勤老师给22级研究生分享学术故事(学通社记者 吴渺 摄)

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如何开启学崖探索?张雅勤以“热,冷,惜,敬”四个字为脉络,通过讲述自身的体验与经历,给研究生新生指明方向。“‘热’即为热爱专业,明确主线。”张雅勤谈道,学好一门专业的前提就是热爱专业,牢牢把握住研究主线。“冷”代表静心读书,夯实基础。“治人事天,莫若啬。”张雅勤劝勉新生要珍惜时间,克服拖延,爱惜精力,理性自律。当讲解到“敬”字时,她表情严肃,表示科研没有捷径,尤其是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一定要扎扎实实地研究问题,不能做‘文献’搬运工。”张雅勤为学术造假敲响警钟,她提到,要对学术存敬畏之心,以学术为志业。

“无论是什么专业,都要带有好奇心和坚韧的意志。”土地管理研究生龚佳丽听完分享会后受益匪浅,她谈道,不要被动地等待导师来告知自己应做什么,而是主动去发现问题,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支撑观点,与导师、同门交积极流,这样才能在学术道路上越走越远。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以“筑梦狮山”为主题组织班会,8个学科方向17名研究生新生班主任老师走近600余名研究生新生,他们讲述自身成长经历,勉励同学们主动拥抱研学生活、沉浸享受学术乐趣、多维助力科研探索。

植科院吴高兵老师与研究生新生开班会(通讯员张潇予摄)

“磨刀不误砍柴工。”谢国生教授建议同学们努力学习好基础技能,静下心来专心科研,要在自己的领域学扎实、深入学,并去享受这个过程。

王茂军教授分享了自己多年专注解决优质棉花纤维短缺这一“卡脖子”难题,在基因组进化、纤维品质发育等方面取得多个创新性成果,以此引导同学们从事科研工作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在本年度研究生入学教育活动中,植科院重点聚焦“把研究生引到学术前沿”,通过“缘起·我和我的大学”“定向·上好第一堂课”“求索·走在学术前沿”“拓界·助力全面成长”等系列活动促进研究生新生适应大学环境、探索科研方向、明确未来规划。

今年暑假,文法学院研究生新生齐凤英随导师赴荆门市参加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评估调研。对荆门市东宝区下辖的6个乡镇、36个行政村展开入户与走访,运用问卷调查、结构式访谈等调查方法深入了解基层政策落实情况。

“通过此次调研,我发现农村不再是一幅宏观的图景,而是无数微观个体的集合;乡村不再只是白纸黑字的政策文件,而是需要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去落实。”齐凤英表示,在正式入学之前参加这样的实习实践活动,有助于帮助自己探索专业志趣。调研中,她还对乡镇劳工的就业情况产生了较强的研究兴趣。

狮子山下迎俊才,读书科研正当时。品着精神“饕餮大餐”的余味,4500余名研究生新生已在学崖浩海,奋辑前行。

---友情链接---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华中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