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创业Innovation
创新创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创业  > 正文
设施渔业团队在人工湿地中溶解性有机氮的转化规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作者:王晓宁编辑:黄玮审核:何绪刚、侯杰发布时间:2023-02-06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晓宁)近日,我校水产学院设施渔业团队于Water Research在线发表题为“Formation of microorganism-derived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in intermittent aeration constructed wetland and its stimulating effect on phytoplankton production: Implications for nitrogen mitig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养殖尾水中溶解性有机氮在人工湿地中的转化规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表明,间歇曝气虽能提升人工湿地总氮去除率,但却大幅增高其出水的溶解性有机氮浓度,可能导致受纳水体有害藻类增长,危害水环境健康。该研究对改善养殖尾水处理工艺及维护水生生态环境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曝气方式下氮素去除效果及藻类生物量示意图

不同曝气方式下氮素去除效果及藻类生物量示意图

过量氮素输入是造成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长期以来围绕如何消减污水中的无机氮开展了大量研究。本团队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溶解性有机氮是水产养殖水体氮素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占养殖水体总氮的26.7~49.9%,但其生态效应却被忽视。因此,探究溶解性有机氮在尾水处理中的转化及其环境效应对于改善养殖尾水处理工艺及提升水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以养殖尾水处理中应用广泛的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建立间歇曝气人工湿地与持续曝气人工湿地,探究曝气方式对溶解性有机氮的影响和潜在机制,并探讨溶解性有机氮在富营养化方面的潜在生态风险。研究发现,间歇曝气人工湿地虽可大大降低出水的总氮,但却可导致出水中溶解性有机氮和生物可利用性溶解性有机氮浓度大幅增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间歇曝气人工湿地中缺氧到有氧环境的频繁转变刺激微生物源溶解性有机氮(色氨酸和简单芳香蛋白类物质)的释放是导致间歇曝气人工湿地出水溶解性有机氮增高的主要原因。更为重要的是,与持续曝气人工湿地的出水相比,虽然间歇曝气人工湿地虽可大幅削减总氮排放,但其出水培养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却较更高,并可能特异性刺激有害种类生物量的增长。总而言之,本研究结果表明仅依赖总氮去除可能无法有效减轻与氮相关的富营养化的问题,应加大对养殖尾水溶解性有机氮排放的管控力度。

水产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晓宁为论文第一作者,水产学院何绪刚教授和侯杰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受到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研究系统的支持。

---友情链接---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华中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