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思政教育Ideological
思政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教育  > 正文
生科院“三个一”将研究生新生引入学术前沿
作者:编辑:彭士宁审核:发布时间:2020-09-16

 

新生周,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为研究生新生们准备了分散化、互动型、 “菜单”式的学术文化活动,引导研究生关注学术前沿,激扬梦想,追求卓越。

一场学科交流,初探学术前沿

“学院学科之间的代表性前沿科研成果是什么?彼此之间有交叉合作吗?”报到现场,几位新生们提出了这样的疑惑。为了让研究生新生们更加系统地了解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学科发展现状,学院围绕生物学和生物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划分十个学科方向,每位带头人分别组织了一场学科交流活动。

作物基因组工程前沿交流会上,林拥军教授深入解读了作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多基因转化技术、定向插入和定向表达技术、质体转化技术、cis/intragenics转化技术等和编辑技术。林老师的介绍引起了一名遗传学研究领域新生的注意,他提问说:“相较起微生物研究,作物研究因其生长周期长,科研难度更大,要如何看待呢?”林老师表示,“研究植物特别是研究作物,大家需要更多的热爱与坚持,因此,缩短育种周期提高作物品质是每个做作物基因组工程研究者需要考虑的。同学们身为转基因研究工作者,需相信并利用这项技术,促进中国农业创新发展” 。

在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前沿交流会上,吴昌银老师重点介绍了与水稻抽穗期有关的功能基因Hd1,讲述了该基因在不同条件下对水稻抽穗期(开花)的调控网络。一名20级基因组学新生对水稻基因很有兴趣,他问到:“HAF1在水稻中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其突变体会使产量增加?”吴老师给出的答案是:“HAF1是一个与抽穗期相关的调控因子,与Hd1存在互作,其突变体会表现出晚花表型,一般情况下,水稻抽穗期晚,会出现“晚花大穗”的表型,进而能够使水稻增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功能基因组的原因,我们能根据其功能基因有目的进行的品种改良”。

一次师生见面,点燃学术兴趣

在新生周,研究生导师们还与每位新生进行了一对一交流。

在蛋白质平台实验室2020届新生见面会上,张德林老师提醒大家做好实验记录,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几名新生对“TIM22复合物结构” 有浓厚的兴趣,殷老师介绍:“蛋白质科学研究团队最近在线粒体分选转运机制研究中取得突破,成功将TIM22复合物6个亚基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体系中共表达,通过冷冻电镜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解析了TIM22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希望同学们在此基础上有更大的突破。” 针对大家在科研规划方面的疑惑,他建议同学们,“年轻人要有青年的朝气,勇敢地探索科学前沿,坚守科研初心,做好时间管理,并及时付诸行动。”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是中国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计划的主要发起和牵头单位之一,引领学科发展前沿。目前已经建立和完善了农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平台,分离克隆了一批控制作物产量、品质、抗旱、育性、抗病、发育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相关研究结果在Nature、Nat Genet、Plant Cell等高水平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91篇。” 欧阳亦聃老师在与2020级基因组学研究生郭林娜单独面谈时介绍道。听完欧阳老师的介绍,郭林娜一脸敬佩地向老师请教做好基因组学方向研究的方法。欧阳老师告诉她说:“研究生阶段,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锻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题触类旁通,不断提升科研能力。”

一项必修活动,体悟科研之道

“学科科学研究的代表成果有哪些?绿色超级稻的理念与实践是什么?如何制定个人的培养方案?”除学科交流和师生见面外,学院在迎新周还组织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必修活动。

“研究生要对全院的学科分布和实验室资源有整体性的掌握。”熊立仲教授围绕“融入生科,追求卓越”为主题与新生进行交流,分享最新科研成果,讲述“专”与“红”的人才培养。关于科研创新,2020级微生物学博士雷晟提问到:“对于新入学的研究生而言,如何在课题组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性,进行创新?”熊老师针对这个问题,提出“what,why,how”三步,强调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于过程中的不断积累。

殷平老师则给大家详细解读了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修订和培养环节的具体内容,198名同学同步线上参与。有同学们提出:”交叉课程和实践课程该如何选择?”殷老师表示:“学科交叉课程必选一门,可以选择其他学院开设的课程,对于专业实践的6个学分,校内校外的实践皆可。建议大家多和导师沟通交流,制定合适的个人科研培养计划。

 

---友情链接---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华中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