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12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校长邓秀新教授做客园艺讲堂第十二期,与研一新生面对面共话“科研与人生”。
活动伊始,邓校长微笑着说道:“今天我是来和大家进行一个面对面的真诚的交流,不限于这个主题,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共同探讨一下”。来自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的研究生杨俊凯同学首先提问,指出了学校图书馆占座严重的问题。邓校长认真作了记录,并表示这个问题由来已久,相关部门也已采取了一定措施,比如今年图书馆就新增了许多座位。学校会积极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需要广大学生的配合。接着另外一名同学以“发光树”为例,进而提出我国与西方国家科研体制的差异问题。邓教授回答道:“制度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完善与不完善之分。科研项目立题可以由兴趣驱动,而由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国内很多项目立题大多还是以考虑国家需求为主。”他还表示,作为研究生有想法是很好的,首先不要轻易否定自己,其次要对问题进行科学逻辑的论证。比如说树发光这个想法,可以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多问自己问题,譬如发光需要能量,那能量从哪里来呢?发光需要紫外光激发吗?
邓校长非常关心自外校考入华农的研究生对本校教育及生活方面的看法。有同学谈到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或是感觉研究的方向不如别人好。邓校长对其一一进行了分析。他表示,有自信才会有激情。“研究生期间不单单只是为了完成实验任务,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学科之间不太好比较谁高谁低,谁好谁坏。”他忆起自己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当初填报志愿时的想法也很纯粹。那时候物质贫乏,科研条件远远不如现在,自己读研时只想着做一件事就把它做好,不要虚度三年时光。现在学校的科研环境好了,大家更应该珍惜时间抓住机遇,多读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来自林茶专业的秦美娇同学提到很多同学对硕士毕业是否读博以及读博选择国内还是国外感到困惑。邓校长表示这个问题是很多同学面临的普遍问题。对于是否读博要视个人情况而定,比如年龄,年纪小的可以考虑一下,自己当初大学毕业时才20岁,就选择了继续深造。其次要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如果喜欢做科研,能够静下心来就建议一鼓作气把博士学位拿下。“至于是否出国,假如能申请到国外高校的奖学金是最好的,但在国内念博士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现在国内高校的科研条件完全可以保证你做出高水平研究.。”
此外,邓校长还谈到作为一个硕士毕业生应有的素质。他以园艺专业为例,指出大家首先要懂得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比如嫁接和修剪等;其次要经常去地里、果园与师傅们交谈,融合实践;再次要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最后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笔头表达能力。他告诫研一新生们,第一个学期要尽量适应研究生的生活,要学好课本的知识,不要挂科。第二和第三个学期是最重要的,往往是一个研究生学业的分水岭和转型期,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两个学期的学习和实验。
座谈会的最后,邓校长还总结了现今农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以及就业形势。邓校长的语言平实易懂、诙谐幽默,会议室不时传来阵阵笑声,现场气氛异常轻松。
晚上9点整,活动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