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恭银老师演讲
韩召军老师演讲
主持人(学通社记者 陈赞 摄)
南湖网讯 10月28日上午,由我校研究生院、党委研工部主办、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承办的2017年“狮子山导师学校”导学导研专题培训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南京农业大学韩召军教授、浙江大学叶恭银教授围绕“如何引导研究生做好科学研究”的主题依次作了报告,培训会由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王满囷教授主持,近三年新增列的200余名导师代表参加了本次培训。
“什么是学者入门教育?”南京农业大学韩召军教授首先提出:“学者入门教育就是培养熟知某学科,能够独立探索未知领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能够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并具有较高学术鉴赏能力的学者,要做好研究生教育首先要做好学者入门教育”,他认为,导师要重点培养研究生探索精神,让研究生在学习实践中领悟治学之道,掌握治学之术,提高学术鉴赏能力,使其成为一名能够独立探索未知领域、进行知识和科技创新的学者。韩召军认为对于导师来说,应该做好四项重要工作:一要建个好平台。导师应有自己对研究生的培养体系,考虑技术设备和经费支撑问题。此外,导师应注重特色优势学科平台的建立,确立学科方向、设立学科项目后,加紧对学科基地与队伍的建设;二要选个好课题。选题要解决 3个问题即: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么做?选个好课题关键在于导师,选题决定了研究的成败、进度和成果水平;三要招个好学生。学生在创新性研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要建立研究生选拔标准,注重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塑造,为科研事业选好后备力量;四要造个好氛围。只有在好的学术氛围中才能勤奋钻研,导师以学术为本建造学术氛围,有追求真理的价值取向,对指导研究生要持信任、投入、以身作则和充满爱心的态度。
浙江大学叶恭银教授结合“双一流”建设要求,阐述了导师在科研指导工作中的“三题与四事”。导师必须要对研究生培养目标清晰定位,并且让学生真正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上研究生,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四商”即国商、智商、情商、勤商,让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善于自我管理、能吃苦拼搏的人。叶教授提出要做有人格感召力、学术创造力、个人影响力的“三力”导师;在科研过程中要做好明确指导方向、指导思路、指导方法的“三导”行为;要抵制不导、虚导、歪导行为,谨记“三忌”原则。叶教授随后提出导师工作的“四事”:一是抓生源,要遴选出对科学技术有浓厚兴趣、具备科研基本素质的学生;二是抓环节,要对研究生的培养方向、课程选择、科研训练以及学位论文提供指导性意见;三是抓规范,应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言行规范和生活习惯;四是抓和谐,要提高学术素质和提升自身人格魅力,构建平等民主、情感交融、教学相长的师生交往关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术氛围。
我校举办“狮子山导师学校”一系列培训活动,旨在建设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的一流导师队伍。后续“狮子山导师学校”还将从“文化育人与和谐师生关系”“研究生课程教学”“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等多个专题开展导师培训。
【链接】韩召军,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副主任、主任及植保学院院长。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48计划、农业部行业科技专项等科技项目,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多项,获教育部“全国模范教师”称号。获得两次“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叶恭银,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处处长兼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农业部作物病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第五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近年主持或主要参加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科技奖10余项。全国首届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11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