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晚,我校第二十一届“十佳大学生”评选会在学生综合服务楼501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大鹏出席评选会,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团委等单位负责人,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代表、辅导员及学生代表参加评选会。来自14个学院的15名候选人依次登台,讲述青春奋斗故事。

会议现场(学通社记者 何冠丽 摄)
“深泽凭鱼跃,巍然天地间”,水产学院2023级鱼类遗传育种与繁育硕士李泽巍讲述了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以创新文化为本,锚定无刺鱼类育种难题、讲好华农人育种故事的青春逐梦之旅。从土家村寨到化学世界,化学学院2022级化学生态学博士朱艳秋分享了她坚持绿水青山初心、攀登科研之峰、破解材料难题的科研追梦之路,她致力于构筑高稳定性、可循环使用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助力能源绿色发展。工学院2022级农业机械化工程博士林建新讲述了他在华农十一年根植油菜沃土、笃行科研兴农的青春故事,他不仅用专业所学钻研农机研发、科普助农强农,还坚持推动舞狮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文法学院2021级法学本科生杨菲以“杨树”自诩,向师生们诠释了她的生长法则,学业上她力争上游、科研上她探微拓新、实践上她躬行致远,不仅在专业上收获颇丰,更斩获多项优秀新闻奖、传播华农好声音。来自生命科学技术学院2021级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班的本科生樊昕宇,讲述自己在生命科学宇宙中不断探索的追梦的过程,她以优异成绩斩获国家奖学金等多项荣誉,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探索猫传染性腹膜炎治疗新思路,成果发表于中科院一区TOP期刊。
“油”此耕耘、“花”开有声,植物科学技术学院2023级农艺与种业硕士王琳婕,怀揣着对家乡耕地污染修复的初心,投身油菜栽培与土壤修复研究,深入田间地头、解决栽培难题,成功为土地污染开出“解药”。信息学院2023级生物信息学硕士孙元辉分享了自己在计算机与生物交叉领域的探索之旅,他早在本科阶段加入学校iGEM团队,三年内三次获全球金奖,和团队成员一起实现“宠物肠炎”检测项目的历史性突破。园艺林学学院2021级茶学本科生赵菡阳以“狮山红”为喻,讲述了自己在茶学专业从一颗“茶籽”到悠悠“茶韵”的成长蜕变,她专注于专业学习、致力于茶文化推广,研究开发出茶树氮素诊断新方法,助力茶业健康发展。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2023级兽医博士于子润讲述了他在“创新 创造 创业”精神引领下,助农兴农的创新创业实践故事,他致力于养殖技术科普与非瘟疫苗研制,实地调研百余户农户,业务培训覆盖超13万人次,获多项专利并创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经济管理学院2021级农业经济管理本科生刘伊晗以大学课余生活中的“主持人”身份,分享了通过努力“麦”向卓越的成长故事,她深耕专业学习、深入村庄调研、助力“三农”发展、积极参与志愿公益活动,用麦克风传递知识、爱与时代的声音。
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土地资源管理本科生赵泊淮分享了自己以“国土生态修复”为起点的科研攀峰计划,参编《老河口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为“荒山复绿”提供华农方案,他投身“一带一路”研究,加入“巴基斯坦国别综合研究”国家项目组,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身处非洲执行军事任务的外国语学院2023级外国语言文学硕士陈放,在线展示了他坚持做中外和平、文化、学术交流纽带的青春故事,50℃极端高温、6次直面AK47枪口,艰苦的环境没有动摇他用专业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受聘于孔子学院、在中非合作论坛担任翻译,他在萨赫勒星空与华农书斋下成长,让中国声音响彻布基纳法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2021级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生周凯鑫将大学生涯比作一碗好面,介绍了学习科研、志愿服务、文体活动在她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她秉持科研“原味”需要文火慢炖的耐心,历经百余组实验,终制出杨梅素-根皮素复原液,为面条保鲜、降糖等健康饮食提供了新方案。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2021级动物科学本科生丁谊用自身的成长经历讲述了她和生命牧歌的故事,62门课程满绩、三年国奖和专业第一,她把学习作为音符书写青春乐章,助力《生猪肠道微生物》书稿编写,探索生命奥秘,体育舞蹈国赛获奖,她用热爱与执着奏响生命牧歌。资源与环境学院2021级环境生态工程本科生王洪岳以薪火相传的志愿精神为引,讲述自己立志“与祖国同行 为人民奉献”的学习实践经历,他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耕水土保持方向,发表中科院一区论文,助力黑土保护,以青春之笔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选手和评委合影(学通社记者 何冠丽 摄)
经现场师生评委投票,李泽巍、陈放、樊昕宇、刘伊晗、赵菡阳、王琳婕、于子润、林建新、赵泊淮、丁谊等10名同学获评学校第二十一届“十佳大学生”。
(本文转载自南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