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工作动态News & Events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学校举办“数智赋能学术创新”实践案例交流会
作者:刘子涵 吴昊编辑:彭士宁审核:蔡江发布时间:2025-04-28

4月24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数智赋能学术创新”实践案例交流会在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B座一楼报告厅举行。副校长李大鹏、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智能科学系教研室主任邹华,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钟忺以及各学院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共征集34支团队案例,经校内外专家评审,最终12支团队脱颖而出,涵盖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学习”“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三大主题,共同围绕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学术创新的实践案例展开深入交流。

李大鹏与学生交流

AI赋能科研实践,实现创新应用

会场外,智能设备展区吸引师生驻足体验。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作物表型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设施表型检测机器人可精准识别盆栽 ID 并匹配数据库表型特征数据,支持多角度采集20余项作物表型数据;信息学院研究生带来了团队研发的Jetbot履带机器人,搭载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高性能硬件,实现病虫害识别与动态避障等应用;工学院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团队研发的雪茄烟叶智能植保机器人集成远程遥控与精准喷雾等六项功能,显著提升植保效率,该成果获得”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二等奖;工学院师生开发的禽蛋在线检测装备搭载基于深度学习的YOLO目标检测算法,实现禽蛋表面微裂纹、色泽瑕疵及形态异常的毫秒级识别。

智能设备展

AI辅助文献研究,助力科研增效

动科动医学院陈秋静团队展示了AI驱动的文献检索、翻译、摘要生成、一键生成技术路线图等全流程工具,为海量文献的自动化处理提供了可应用的便捷路径;资源与环境学院张睿团队以“捕鱼做菜”类比文献管理的检索分析,推出“文探”系统,实现文献筛选、解读及报告生成自动化,生动演示了AI如何从海量文献中精准定位关键信息,有效提升科研工作效率。

AI搭建协作平台,破解科研痛点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熊仁毅团队针对生物信息学技术门槛高的问题,搭建AI协同设计与信息学协作平台,用打造代码生成引擎、代码运行引擎和合作协同引擎等方式实现了可视化、易操作的生物信息学平台构建;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谢丛丛团队开发空间转录组学智能分析平台,实现了AI高效交互提供运行流程、提高有效参数解答、解读可视化数据等强大功能,提升数据处理效率;资源与环境学院杨谨团队将大语言模型应用于Meta分析,新增随机森林贡献度识别和采样点地图绘制两种Meta分析内容,展示了AI技术助力Meta分析带来的自动代码生成和数据可视化的技术优势。信息学院孙元辉团队展示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DNA标志物信息智能提取模型的微调和自动挖掘DNA甲基化生物标志物的过程,可使标注效率较人工提升10倍以上。

AI创新实用工具,服务科技创新

园艺林学学院颜雅涵团队利用AI辅助风景园林设计,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前期分析、规划设计、方案生成和项目评估等方面讲述了运用AI辅助快速获取场地数据和设计支持、生成和渲染、模型预测及数据分析的方法,实现方案快速生成与可视化;信息学院王舸团队推出宠物兽医大模型“CuraPet”,通过大量动物图片病例数据集训练AI大模型,结合数据蒸馏技术,为宠物疾病提供精准诊疗建议;动科动医学院陈诺团队构建了基于Cellpose与AI代码生成的猪背最长肌微观表型自动化分析平台,实现猪肉肌纤维自动化、标准化分析;资源与环境学院童礼轩团队利用微流控芯片模拟土壤环境,构建了从数据标注、模型训练、推理到结果可视化的完整Mask R-CNN使用流程,为科学研究提供新工具。

AI赋能产业升级,推动智慧农业

水产学院张祖豪团队基于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开发水产品智能溯源系统“渔溯宝”,保障供应链透明化,极大的提升了水产行业的标准化和透明化建设;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孙雅诗团队打造食品全产业链透明的数字孪生平台“乐享”,展示了在区块链技术下AI赋能实时监控,实现农业生产全链条可视化,构建生产者与消费者信任纽带。

12支队伍展示完毕后,武汉大学邹华教授对非信息学科团队将AI技术与专业领域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进行了肯定。武汉理工大学钟忺教授表示,此次活动展现了学科交叉的强大潜力,人工智能正成为推动各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这是我们大家必须把握住的机会。

经师生评委现场评审,信息学院孙元辉团队、王舸团队获优秀案例一等奖;水产学院张祖豪团队、资源与环境学院张睿团队、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熊仁毅团队获二等奖;园艺林学学院颜雅涵团队、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孙雅诗团队、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谢丛丛团队、动科动医学院陈诺团队和资源与环境学院杨谨团队获三等奖。

团队与评委嘉宾合影(以上图片 由研究生院 提供)

信息学院博士研究生闵聪聪表示此次交流会很有意义,为同学们解决AI赋能学术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提供了有效借鉴。他感慨的说:“这些创新实践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科学研究和服务产业升级中的巨大潜力,人工智能的进程已无法阻挡,必须好好把握。本次活动不仅开拓了师生思路,还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为人工智能在学术创新中探索和应用点燃火种。”

(本文转载自南湖新闻网)

---友情链接---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华中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