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开弘教授课题组,成功构建世界上最小的藻胆体,国际著名期刊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BBA) - Bioenergetics刊发了这项成果,论文第一作者为生科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唐坤。
众所周知,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它利用太阳能将无机物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的有机物。蓝细菌(即蓝藻)是光合作用的重要成员和模式生物。藻胆蛋白是蓝藻光合作用捕光复合物的功能单元,多种藻胆蛋白组成的超分子复合物即为藻胆体。藻胆体含有数百个开链四吡咯发色团,分子量通常高达几百万道尔顿,其核心是别藻蓝蛋白,附在类囊体的基质膜上,与光合系统Ⅰ和Ⅱ相连;由核心向外放射状排列有藻红(藻红蓝)和藻蓝蛋白构成的天线杆。藻胆蛋白的发色基团被严密地固定和包装在盘状结构中,这些盘顺次堆迭在一起,构成高度有序的藻胆体,再加上连接蛋白的调节作用,使得能量只能单向地传递。赵开弘课题组在成功改造核膜连接蛋白使其稳定可溶的基础上,融合藻蓝蛋白a亚基,实现融合蛋白双色素化和藻蓝蛋白到核膜连接蛋白间的能量传递。这一成果不仅可以促进藻胆蛋白结构研究、荧光探针研究的深入,还将对研究藻胆体组装这一长期困扰的问题起到启示作用。
近年来,生科院不断重视和加强国际合作,给研究生提供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流的机会,去年赵开弘课题组组团参加日本奈良举行的第五届亚太地区光生物学大会,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在大会上以海报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工作。今年三月,因国际合作需要,应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生物无机化学研究所Wolfgang Gaetner教授的邀请,唐坤赴德国学习交流。据悉,Gaetner 教授还将于今年五月前来我校,为研究生主讲光生物与光遗传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