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创业Innovation
创新创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创业  > 正文
农药毒理团队在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作者:刘潇编辑:黄玮审核:李建洪发布时间:2022-09-20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潇)近日,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药毒理团队研究成果以Adsorption behavior of azole fungicides on polystyrene and polyethylene microplastics为题在Chemosphere上在线发表。该研究定量解析了农用塑料薄膜降解颗粒对三唑类杀菌剂的吸附过程,探明了影响吸附过程的关键环境因子,基于一系列表征分析与多种热力学/动力学吸附模型,揭示了塑料颗粒对供试农药的吸附机理。

农用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起着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等作用。研究表明,塑料农膜在田间暴露下会分解成微米级塑料颗粒(MPs)。这些微米塑料具有可观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官能团,使其拥有强力的吸附性能,它们暴露在农田系统中可能会吸附环境中的农药分子,改变其生物活性,影响实际应用效果,并使得农药残留的污染更容易在生态系统中持久和传播。

唑类杀菌剂在聚苯乙烯和聚乙烯微塑料上的吸附行为

三唑类杀菌剂在聚苯乙烯和聚乙烯微塑料上的吸附行为

研究团队以环境中检出率较高的两种微塑料(聚乙烯和聚苯乙烯)及覆膜栽培作物玉米上常用的两种杀菌剂(氟硅唑和氟环唑)为研究对象,定量解析微塑料对目标农药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研究表明,微塑料的理化性质(结晶度、粒径)和农药的性质(疏水性)以及环境因素(pH、离子强度、溶解性有机质、混合体系等)都会影响微塑料对农药的吸附。通过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模型、吸附热力学模型以及一系列表征分析技术,证实了吸附过程中可能发生表面吸附、传质和颗粒内扩散,属于不均匀表面上的多层吸附过程。此外,氢键、卤素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在吸附中具有重要作用。农药施用后往往不是单一暴露于环境中,而是与其他化合物共同暴露。本研究将农田系统中普遍残留的塑料颗粒与农药结合,为科学开展农药生物活性评价、合理使用塑料农膜提供理论依据。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刘潇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杨中华副教授为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周冬冬、陈敏、曹议文、庄绿韵等也参加了部分工作。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农业产业研究专项基金等项目资助。

---友情链接---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华中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