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师生风采Example
师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导师二三事】我被导师点燃星火,亦将愿做“燃灯者”
作者:姜子岳 杨正莲编辑:彭士宁审核:吴义生发布时间:2025-06-03

“好年轻啊,这真是你的导师吗?”每每听到这种略带惊诧的感慨,我都庆幸自己能够师从青年学者彭文刚。三年来,彭老师以深切的人文关怀鼓励我不断探索人生的各种可能,又以渊博学识和严谨治学引领我在学海尽情畅游,点燃我内心深处那渴望远航的星火。

“蹭”到一张跟彭老师的合影

“温而不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三年前的初夏,创业楼,我轻叩一间办公室的门扉。“请进。”伴随着清澈的应答,我见到了年轻帅气的彭文刚老师,他扶了扶眼镜,翻动书页的沙沙声也停了下来。温和、宁静,博学、睿智,并不严厉,初次见到彭老师,他鼓励我要在勇敢探索和大胆尝试中,确立发展坐标。

一入师门,彭老师治学的严谨认真便深深地感染了我。每个月,彭老师都会专门预留时间,带着我们逐字逐句研读经典文献,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到《共产党宣言》等等,每次都是一连几个小时。

“注意这个‘现实的个人’‘颠倒的世界’……”他用签字笔在微微泛黄的原著上画波浪线,在不太富余的纸张空白间隙写满批注,我们也跟着养成了这种边研读边批注的读书习惯。讨论学术问题时,彭老师总是不苟言笑,消瘦的身板仿佛着蕴藏无限的能量,像是“密涅瓦的猫头鹰”的化身。那能量,足以点燃年轻学子探索未知的星火。

跟着彭老师学做阅读批注

“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于我而言,彭老师的科研指导有一种化繁为简的魔力,他那直指本质的洞察力让我受益匪浅。

研一伊始,彭老师建议我从写理论评论文章开始,为学术研究做好铺垫。每当我拿出自己的练笔小文,彭老师都会仔细审阅、指出问题并给予修改建议,反复强调学术研究的规范性与语言逻辑的严密性。起初我自觉语言匮乏,彭老师鼓励我深入思考,多研读一些高质量学术文章。几次写作后,我有些小骄傲,彭老师提醒我保持平常心,要求严格对照政策文件准确理解其核心要义。

“马克思是否认为需要和欲望可以等同”“辩证法的核心应该在于两个事物相互影响”“你的思考要有理论和现实层面的张力”,与彭老师的每一次交流和对话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和启迪,而我就在彭老师的耐心鼓励和悉心指导下不断成长。

准备毕业论文期间,彭老师定期询问我的进度,总是及时给予指导。从论文选题到框架搭建,从章节设计到用词推敲,彭老师始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启发我、引导我。正是因为彭老师的严格要求,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毕业论文获得“AAA”顺利通过盲评,还有关于治学和为人的认识升华。

“是经师,更为人师”

作为导师,彭老师对我的关心与指导不仅在科研上,更渗透在个人成长的各个方面。

彭老师支持我多元发展,探究成长的多种可能。参加双创比赛、学术竞赛,做助管、助教和学生工作,我一边积极锻炼自己,一边担心耽误学习和科研时间。彭老师知道后,鼓励我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更让人感动的是,彭老师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与我一起理性分析个人优势与路径选择,探讨我的未来规划。

从研二暑假开始,我就开启了求职征程。有时候是笔试后没有进入面试,有时候是在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后折戟,还有一次是在选聘生考试中招八人而我排九,那些求职失利的打击,如同寒冬骤雨打击着自信心。一天夜晚,彭老师打来电话,他和师母一起在电话中以自身经历劝慰我。

温热的抚慰化开心头坚冰,我重新整顿情绪,投入到新一轮求职备考中。当我在录取公示中看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终于完成了这场淬火成钢的跋涉,而彭老师在我心底种下的那些星火终于燃烧成了火种!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三年来,彭老师的学术风范和人文关怀,一次次点燃我内心的星火,而我也终于如愿成长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将带着彭老师种下的星火去点燃更多年轻人的梦想。

(本文转载自南湖新闻网)

---友情链接---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华中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