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学校开展2025年度研究生培养条件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类别及建设要求
(一)“AI+HI”智慧课程
建设要求: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创设基于“人工智能+人类智慧”(AI+HI)深度交互的教育教学模式,建设一批AI赋能的专业核心课程。任课教师要熟练掌握长江雨课堂AI教学平台,构建课程专属知识库,积极开发和使用24小时学伴、智能备课助手、智能批改、资源检索等功能,以AI技术优化教学流程,处理规则性、大数据任务;同时教师要聚焦于引导学生解决高度抽象或需要深度理解的问题,培养学生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项目执行期为一年,要求在2025年12月之前完成课程资源建设,并于2026年6月之前使用AI教学平台完成一轮课程授课,撰写1份结题报告。
申报数量:各学院至少申报2项。
(二)课程思政示范课
建设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内涵,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相统一,科学设计课程目标和教案课件。注重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体现思想性、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互动性与针对性。项目执行期为两年,结题时要求至少完成一轮课程授课,提交3-5个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实施效果、学生反馈等),撰写1份结题报告。
申报数量:各学院限报1-2项。
(三)专业类优质示范课
建设要求:课堂教学准备充分,教学组织科学合理,引入学科最新动态,课程具有挑战度,推进基于问题的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和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积极开发与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可根据学科发展和知识更新的要求,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进行长远规划和及时调整。优先支持公共必修课、学科核心课及具有一定学生规模的特色选修课建设。项目执行期为两年,结题时要求至少完成一轮课程授课,撰写1份结题报告。
(四)全英文课程
建设要求:全英文课程建设包括全英文专业课程和留学生“感知中国”系列课程。全英文专业课程重点建设基础性、受益面广的专业基础课、方法论类课程、前沿进展课程等。留学生“感知中国”系列课程主要包括国情、农情、社情、校情类课程及“三农”系列案例课程等,为留学生展示真实、立体的中国。要求课程内容具有代表性,教学手段灵活多样,主讲教师具有英语授课能力。项目执行期为两年,结题时要求至少完成一轮课程授课,撰写1份结题报告。
(五)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
建设要求:符合《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管理办法》校级培育基地条件。项目执行期为两年,建设期内培养研究生人数不少于10人,人均实践时间不少于3个月,撰写1份结题报告。
二、申报条件
项目申请人为校内在岗专任教师或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承担研究生教学、指导或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效果良好,近一年内未出现教学事故。
三、项目申报与评审
项目采取个人申报、单位定点组织推荐的方式进行申报。申报人填写《项目申报书》,于6月16日前提交所在学院(部)。学院(部)按照申报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于6月17日前将《推荐申报汇总表》及《项目申报书》纸质版及电子版报送研究生院。学校组织专家对所有项目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公示无异议后予以发文立项。
四、项目组织与管理
各学院要坚持质量优先原则,严格把关申报项目,申报数量见各类别项目要求。各学院应根据立项情况,统筹建设经费,提供相关条件,保障项目实施。
项目立项后,在执行中期及期满,由研究生院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设成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下一年度研究生培养条件建设项目立项的重要参考依据。
附件:
1.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条件建设项目申报表
2.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条件建设项目推荐申报汇总表
3.长江雨课堂AI教学平台操作手册
4.校研务【20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