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创业Innovation
创新创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创业  > 正文
张启发:崇尚学术 追求建树
作者:编辑:审核:发布时间:2012-01-15

   在2011年的最后两天,我们实验室集中精力组织了自己的总结年会。会议内容丰富,有学术报告、考核答辩、实验室年终工作总结、讨论等,既总结过去的工作,又讨论未来的发展,效果很好。我的总体感觉是实验室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一是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油菜组的孟老师和涂老师小组近期取得了很好的进展,棉花课题组上了新台阶,番茄课题组发表了PNAS文章,代谢组学研究今年进步很大。有所遗憾的是GWAS研究方面起步落后了别人,但是还有机会,尤其是发挥我们的独有优势,各作物之间联合起来做工作,会有不错的效果。
   二是人才队伍建设有所发展
   引进了一批优秀学者。创新了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建立了RA(Research Associate)用人制度,营造了有利于学术新星脱颖而出的软硬件环境,推动了学校相关人事制度的发展。
   三是学术交流氛围更加浓厚
   只要有交流就会有发展,希望大家继续加强交流、加强碰撞,真正做到取长补短。今年由严建兵老师牵头的青年学术沙龙很活跃,很有创意,影响很好。这次的年会交流也很有成果,今后应成为例会,时间建议定在每年的12月30-31日。学术交流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批评精神,批评比褒扬和认同更有价值、更有境界、更有水平,没有批评的交流是庸俗的交流。批评精神体现在我们只要发现别人研究中有值得商榷的问题,就一定要明确提出来,就像眼里揉不得沙子。批评精神也体现在被批评者对待学术批评的态度和胸怀,不要曲解为对你个人有意见,尤其是对待尖锐的批评,更要准确理解,话说得越重,往往是对你期望值很高。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所谓爱之愈深、责之愈切。希望我们能形成这样一种学术批评的氛围,开诚布公,对事不对人。我有时候对学生批得很重,但我看到他们在毕业登记表和毕业论文上的感言能对批评有很深刻的体会时,从内心感到很欣慰,说明他们正确理解了那些批评。
   四是探索了建立人员流动机制
   我们探索通过考核建立一个人员流动的机制,虽然这个机制还有一个完善过程,但是应该肯定我们开始了这样的尝试,而且会坚持按既定的原则做下去。此次实验室人员考核是双向考核,既评价被考核人员的进展和潜力,也考核评审人员的判断能力,同时还考核《实验室人员管理办法》是否合适。此次考核答辩中出现了很多的研究亮点和具有很好前景的内容,但同时也还存在的一些问题。除了产出不高的问题外,一个共性的问题是目标不集中。希望大家要切记“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要以“有所不为”来实现“有所为”。在自己的学术生涯中,每个人都应追求形成自己最精深的东西,长期坚持,矢志不渝,将来能在国际学术界将某个领域贴上自己的名字作标签,这应该是我们评价一个科研人员成功与否的标准。而不是铺了很大的摊子,什么都做,什么都不是。
   明天就是2012年了。面向未来,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而且是几次考核都为优秀的重点实验室,如何通过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保持和提升竞争力是我们每一位都应关切的问题。我认为有几个方面是要解决好的重点问题。
   一是人才队伍建设和新学科生长点的培植问题
   我们要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优秀人才是团队建设的核心,没有优秀人才就没有团队。应继续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策略,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努力争取室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同时有目标地培养在室有苗头的青年人才。
   我们要瞄准和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通过新引进的人员带来新的方向,形成新的团队,目前要重点关注结构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等。
   我们要大力推进跨团队合作。这是我们实验室的潜在优势,但过去做得很不够。目前实验室已有几个途径和机会来推动跨团队的合作,如以实验室评优后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为契机,加大团队之间的合作,以GWAS为关键词,把实验室两个禾本科作物做起来,做成功。还有新引进3D基因组学研究平台、脂代谢组学研究平台等,也是可以作为实验室内跨团队合作的纽带,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应该可以做出很好的成果。
   实验室将把人才队伍建设、新学科生长点培植、跨团队合作列为支持、扶持的重点,资源向这三个方面倾斜。
   二是科学研究的思想与策略问题
   我们科研人员人要有长远目标,树立追求有所建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了这么好环境和条件,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对基地建设的投入加大,科研投入逐年增加。相比而言,欧美对科研机构的投入近年有减少,有些地方尤其是作物研究条件还不如我们。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追求有所成就,我们应该做出更好的成绩,超越国外同行。
   我们要放开眼界,解放思想,打开思路。青年人做研究要打开思路,忌思想僵化、老化。不要总是这也办不到,那也不可能。举个例子,日本人2006年在水稻转化方面发表过一篇文章,转化时间短、效率高,国外很多实验室有用这个方法做成功的例子,发表了大量文章。而我与学生们讨论,大家却不愿去试,或说用这个方法做不出来,我说他们是“青年老头”。我还经常问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日本人做水稻转基因能发明几个全世界都用的转化方法,而我们却拿不出来?个人觉得还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精神作祟。我们一定要睁大眼睛盯住国际学科前沿,每天都要去关注国际上相关科研领域发生的事情,要锁定几个国际权威刊物,每天关注新发现、新文献,同时应思考这些新发现对我们自己意味什么。
   我们研究工作要选择有效的策略。我主张长期积累与短期突击相结合。需要长期积累的东西如基础实验材料、种质资源、群体、导入系、突变体库、数据库等等,每一个团队都要花大力气去建设,这是我们长远发展的根本,不论是团队还是个人,总体研究方向应长期坚持,不宜经常改变。基础材料和基础遗传学研究是我们农业类院校的优势,需要抓牢并使之发挥到最大作用。正向遗传学研究虽然周期长、工作辛苦,但那可能是我们获得重大发现的主要来源,一条途径不行可以换途径,但千万不可放弃。短期突击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基因组时代的生命科学,有大量未开垦的数据信息,机会无限。我们切记,科研的本质是脑力劳动,科研竞争是脑力的竞争,往往是肯动脑筋的能做出大文章,发展新方向。我们尤其是青年人应该经常的交流、碰撞出火花,找到好的切入点,并积极快速行动,在较短的周期内完成,产生研究成果发表论文。在这方面,如果大家有想法和动作,实验室一定尽最大努力给予支持。
  三是管理制度完善问题
   我们要建立实验室资源配置与产出挂钩的导向机制,新建实验室的面积分配应与产出贡献成比例,并定期调整,不能以人多为由多要空间。人多,产出低,应视为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不应该是要求空间的理由。此外,不同的团队都要加强实验室认同感、向心力,在各种对外场合做报告均应表述为“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部做报告,如果一定要以示区别时可以表述为“某某团队”。
   四是技术支撑团队建设问题
   在各位的努力争取和国家的支持下,我们添加了不少仪器设备,但是设备的效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是一个大问题,这与我们的技术支撑团队建设有关。同样的显微镜,国外有的实验室做出来的图片像艺术品,十分精美,我们有时候连发表文章的图片都做不好。一定要建设一支与科研水平尤其是与投入规模相适应的技术队伍。回顾我们的历程,我们的体会是,事业的发展是需要推动的,自己向前需要推动,希望学校支持的事更需要推动。对技术支撑队伍建设问题,我们首先要做一个建设方案,对人员层次、岗位职责、培养目标等都提出明确的规划,然后逐步推动学校来落实。
   五是教师个人修养问题
   我们要高度重视学风道德建设问题。学风道德是科研事业的生命线。每次的院士遴选、杰青遴选都会揭露出一些学风道德问题。除了一稿多投、抄袭剽窃之类的低级错误外,也有一些在很好的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发现出数据图表造假的问题。一旦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对科研人员至少意味着学术生涯的终结,这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国家提出对学术不端零容忍,我们作为一个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学术不端更应是零容忍,凡是发现学术不端也就意味着当事人实验室人员身份的结束。大家一定要认识清楚,学风问题与考核的低分数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分数低我们可以给3年的流动期,观后效,但对待学术不端,一经发现就必须立即处理,决不姑息。在学风建设方面我们有一些制度,规定学生的实验记录本每年应至少全面检查1次。水稻团队实现半年互查1次,老师再检查1次,写出评语。这些要坚持,不要走过场,同时要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些制度还要进一步地建立、完善。
   我们教师要时刻注意个人素养。一位注重师德师风修养的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加强个人修养应该与从事科学研究一样,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目。此外,我提醒大家要规范使用科研经费,特别是对外合作尤其是公司合作拨付经费。社会对科研人员使用科研经费的关注度很高,极少数人钻制度的空子,用科研经费干私事,群众反映大,我们实验室的老师一定要为人师表,公私分明,不能干这样的事情。我们也要成为维护校园公共秩序的模范,讲究公共道德。比如说校园内不在马路、人行道停车。校园内酒后驾车也是严重违法的行为,有的人在被发现后甚至与警察吵架,哪里像大学教师、干部,实验室的老师们一定不要酒后驾车。总之,勿以恶小而为之,事虽小体现的是个人修养问题。建议大家有空余时间去读点书,不要荒废在打牌上。

---友情链接---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华中农业大学